我市人口计生部门举行关怀关爱流动人口,情系返城育龄群众宣传服务活动(资料图片)。 林少秦 摄
吕岭社区计生协会组织“0-3岁”宝宝及其家长进行亲子早教活动。丁铿 摄
海沧好房东在贴计生管理示范户名牌。(资料图片)
“在厦门工作居住的人,无论是否有厦门户籍,都一视同仁为厦门居民。”这是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的一个原则。近年来,厦门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模式,促进了外来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增进认同感,增强归属感,提升幸福感。
文/本报记者 陈璇 通讯员 黄光华 李喜瑞
【创新管理 促融合】
在今年1月4日召开的“第七届厦门打工节”上,简超群、郭茂林等30人分获“十佳青年新市民”和“优秀青年新市民”称号,他们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都可以加入厦门户籍。30位打工者的故事激励了无数流动人口。近年来,厦门市委、市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社会宏观管理框架中,出台政策,创新手段,解决融合难题,促进流动人口从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全方位融入新生活。
【机制管流动】
制让服务更规范
近年来,厦门市探索建立了多项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
建立高层统筹机制。市委、市始终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建立队伍保障机制。市、区两级成立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站,全市各镇(街)配备至少一动人口专职事业编制管理人员,村(居)按照总人口数500比1配备村专(兼)计生管理员,并设立150个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站,构建了“四纵(市、区、镇街、村居)三横(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组织)”工作网络,有效覆盖所有服务管理对象。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预算机制,每年均按照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比例安排人口计生工作经费。2012年和2013年全市计生事业经费分别投入3.24亿元和4.12亿元(含流动人口),在投向上,重点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倾斜。
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由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颁发人口计生综合治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建立考核责任单位制度,每年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兑现惩。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市、工商、建设、人社、卫生、民政、交通、人口计生、经发、统计等十个部门相互配合,在“办证、验证、租房、用工、孕检”等10个方面齐抓共管,形成了社区物业联动抓流动、工商协同抓流动、行业协会牵手抓流动及典型引抓流动的工作机制。
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与329个县(市、区)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双向管理工作机制。在信息交流、孕情、落实节育措施、协同查处“两非”案件等8个方面加强协作。
建立双向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定期互通协商合作制度,及时通报信息,在落实避孕措施、处理政策外怀孕、办理婚育证明等方面落实双向管理措施。
【网络管流动】
网格化让服务无死角
10月15日傍晚7点,万家灯火。湖里区殿前街道马垅社区的计生服务员曹会欣刚忙完一天的工作,顾不上回家,又来到包片的居民家中,了解流动人口家中困难,送政策宣传小,登记人口流入信息,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匆匆回家。曹会欣说,她包干的片区共有10家企业,管理1200人,出租户约1060户,计约4000人。
“总数多、来源广,是厦门市流动人口的一大特点。”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网格化精细管理的要求,我市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任务量分解到社区的每一位计生管理工作人员。目前我市37个街镇、307个社区居委会80%实施了网格化管理,网格内的计生管理员与各村(居)干部、计生协会会员按照“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要求,深入建筑工地、私房出租户、外口公寓以及“城中村”等流动人口集中地采集信息、查验证件、分发资料、服务随访、协助执法等,实现了流动人口“一条龙”管理服务。
数据显示,至2014年10月,我市流入人口共计220.96万人,流入人口信息中,今年有新增、修改和注销纪录的共计212.51万条,其中新增87.27万条,新增率39.79%,修改62.49万条,修改率28.49%;注销62.75万条,注销率28.61%。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表示,全市上万名计生工作者没有节假日,入户采集信息,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健康情况清、居民需求清”,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工作效率。
【科技管流动】
信息化让服务有智慧
今年5月初,两位从贵州到集美杏林打工的女青年刚住进马銮社区,计生管理员便上门采集计生信息,这两位女青年很吃惊地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计生管理员指着一个门禁说,是它告诉我们的。今年初,集美区在马銮社区试行推出“门禁通”系统用于出租房管理。“门禁通”采用二代身份证完成信息采集,身份证获得授权即拥有门禁卡功能,其资源与信息可以多方共享。警方用于治安管理,计生部门用于流动人口计生信息采集等。集美区人口计生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只要计生管理员的手机装上相应软件,谁住进哪个出租屋,多大年纪了便一目了然,成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千里眼”。目前,集美区正在全区2.5万户出租房中推行“门禁通”工程,既强化社会治安,又服务人口计生工作管理,一举多得。
人口信息资源是社会最宝贵的基础资源,也是制定与实施各项政策,法规和指导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市已建立“厦门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库”,依托市政务网,搭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互通互联,实现了与国家和省级平台数据对接和转换,确保了实时在线人口信息管理,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实现了与、统计、民政、社保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对接交换和信息共享;建立了信息通报反馈制度。依托国家、省流动人口计生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及时掌控本市流出重点管理对象的情况,又掌握流入人口真实婚育情况,实现流动育龄妇女计生情况的实时沟通和动态管理。
【社会管流动】
源头化让服务更深入
近年来,思明区每年表彰100名计生服务管理“好房东”和50名先进物业主任,在同安区,一批房东因租户超生受到处罚。针对流动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性强、从业结构复杂的特点,我市开展“用工单位、物业公司、房屋出租户落实计生责任创先争优”活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为流动人口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社区物业联创。在物业管理公司成立计生工作小组,落实三方(社区、物业、业委会)联创,实行五制(领导小组每月例会制、计生服务网格制、住户变动信息共享制、台账建卡规范制、计生政策宣传制)模式,形成“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参与”良性互动机制。
房东共同担责。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原则,以房管人,签订管理责任书,落实房主对承租人违法行为的责任和监督报告制度。
群众自治服务。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对于一些比较分散的流动人口,发展为计生协会会员和团体会员,构建“搭台、协会推动、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服务管理模式。
企业协会共管。推行企事业法人代表责任制,国有、民营企业及事业单位推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建立企业计生协会负责制。
【服务 促融合】
“虽然我的户口不在这里,但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计生服务,分享厦门的优惠政策。”从贵州来厦门打工的小刘参加完妇检后,高兴地说。近年来,厦门市人口计生系统着力打造惠民计生,在“宣传教育服务、计生技术服务、生殖健康服务、避孕药具服务、便民服务、生育关怀服务”等方面,让流动人口真切地享受到了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与管理。
【创业有人扶】
帮流动人口勤劳致富
[镜头]
阿宇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到海沧创业,开办了“挂居坊”家政服务公司,由于资金不足,设备匮乏,市场拓展困难。2013年1月,在海沧区计生部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添置了设备,增加了员工,业务迅速拓展,生意越来越好。阿宇说:“我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计生部门的帮扶”。
[亮点做法]
流动人口来厦就业创业,享有免费就业指导、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创业培训等与户籍人口一样的均等化服务;开通“周末就业大篷车”,为外来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向外来人口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就业政策咨询等。工商部门成立了创业俱乐部、开设了创业实践、帮助申请启动资金等方式,助推流动人口创业就业。思明区,流动人口介绍一名本乡或本县人员在厦务工,且经过3个月试用期后,给予一次性励200元。
湖里区出台了促进培训就业和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的十五条意见,如对集中组织在职外来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的企业,给予企业200元/人的误工补贴;对自行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并通过考试的外来农村劳动力,给予每人200元的误工补贴。对初次到湖里区企业正规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费补助等。
此外,计生部门还通过“幸福工程”等项目,为他们创业提供资金帮扶。2014年,湖里区扶持55户流动人口,每户贴息贷款1万元。
【孩子有人教】
解外来员工后顾之忧
[镜头]
住在外口公寓281号的黎小杭(化名)小朋友,就读二年级,父母均在工厂打工,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周末也很少有休息,家里只有奶奶在照顾孩子,但孩子很任性不听话,正当他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得知社区有个“四点钟课堂”,就把孩子送到社区“四点钟课堂”来。在社区志愿者和小伙伴们的帮助影响下,黎小杭逐渐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改掉了坏习惯,家长打心眼里感谢社区,由衷地说:“还是‘四点钟课堂’管用啊!”
开元街道湖滨社区的“四点钟课堂”。社区邀请有素质、有文化的青年志愿者每周二下午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进行免费课程。社区和计生志愿者还开展了“牵手助学”活动,每人每月捐出1元钱,成立了爱心基金,每年定期关爱流动人口子女,为他们添置学习用品。
海沧区海发社区的“4点钟学校”开办4年多来,建起了图书阅览室、科技实践室、绿色网吧和心理咨询室,已成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求知解惑、娱乐玩耍的乐园,成为社区有口皆碑的一大服务品牌。
[亮点做法]
据一项调查显示,流动人口进城务工,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为了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我市计生家庭子女享有优先派位进入公办小学的资格。其中湖里区对符合入学要求的外来员工子女实行电脑派位到公办学校,未派入的统筹安排到民办学校就读,一律免交学费、簿籍费及课本费。2013年秋季以来,湖里区为民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减免学费共计近千万元。
同安区为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建成了一所十二年制的现代化教学——梧侣学校,主要面向外来务工随迁子女。
【困难有人帮】
让新居民感受家的温暖
[镜头]
思明区梧村街道溪区的外来务工保洁员江阿姨今年72岁,老两口没有退休金,生活全靠当保洁员的收入。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前,她老伴不幸被查出患咽喉癌。协会房东马上将情况反映给社区,社区立即为她家申请医疗资助,并发动社区及房东计生协会捐助。不到一天时间就收到捐助款2770多元。当房东协会把这份爱心交到她手上时,老两口激动地流下热泪。
[亮点做法]
流动人口在厦门工作生活,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让他们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样的关怀服务,我市通过开设公益基金、签订扶持协议、结对扶贫、开展“救助计生贫困母亲”等形式,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流动人口,共同帮助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同时,全市将流动人口纳入“五保合一”社会保障体系,并购买每人10万元保额的自然灾害公共责任保险。
【生病有人医】
提供全面健康医疗服务
[镜头]
海沧区石塘社区位于海沧投资区,流动人口5.6万人,占社区总人口的50%,人口流动性大。为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健康服务社区行”系列活动,利用健康小屋、义诊和免费普查等方式为流动人口服务,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中医药适应技术,组建慢病俱乐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
[亮点做法]
我市结合每年的“双查”,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咨询、 19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服务。免费开展性疾病咨询、艾滋病咨询和男性生殖健康及更年期保健等咨询,为流动育龄人员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普惠可及”的避孕药具服务,并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监测,实行流动人口一视同仁的结核病免费治疗和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阻断,及时发现感染者,做好防控工作。对流动儿童实行本地化管理制度,为0岁—6岁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提供和本地儿童同等的免费一类疫苗免疫接种服务。
此外,为了增强流动人口应急应灾能力,我市扩大外来从业人员参加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连续参保2年以上的外来从业人员,纳入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承保范围。从2013年7月起,在职的外来参保人员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的最高限额提高到50万元。流动人口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当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致困时,计生部门总会及时送上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此外,我市为贫困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限价分娩服务,凡是持有《计划生育服务证》的低保流动人口孕妇在我市指定医疗保健机构孕期检查免收高危追访、宣教、咨询费,顺产接生费用最高限价900元。
人口计生部门举办广场文艺活动。(林少秦 摄)
到企业为女职工送健康服务。(林少秦 摄)
[背景]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今年7月5日召开的“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2014”上发表时表示,中国人口流动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600万增加到2013年的2.45亿。一项针对我国流动人口总体融合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我国流动人口融合总指标为63.7分,其中文化交融得分最高,经济立足得分其次,身份认同再次,社会接纳得分最低。王培安表示,这说明流动人口总体融合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他各地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数据开发和共享,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主要荣誉]
2007年2月,厦门市入选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
2009年1月,厦门市原人口计生委被国家原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10月,厦门市被国家原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之一;
2013年11月,厦门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全国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之一;
2014年1月12日,全国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关怀关爱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厦门举行。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